就业升学榜样

走近云南骑宜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云南工商学院优秀毕业生杨志国: 从三个人到近三百人 答案“在路上”


3个人的团队到近300人的团队;从6万元的启动资金到年营收超2亿元的企业;从舞象之年到而立之年,时间见证了成长与蜕变。


杨志国是云南骑宜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骑宜骑”)核心创始人之一,酷爱骑行,而他的创业故事,不仅与自行车有关,也如同骑行一样:认准一条路,坚持下去,无限接近成功。


走近云南骑宜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云南工商学院优秀毕业生杨志国: 从三个人到近三百人 答案“在路上”

留着寸头,带着黑框眼镜的杨志国。受访者供图


愣头小子踏上创业路

大二时,一次不愉快的租车经历,让这个来自云南保山施甸的愣头小子萌生了创业梦。


“周末约了几个同学出去玩,没想到租的一辆自行车爆胎,结果服务费及维修费就让我们赔了300块,还把我们丢在半路。杨志国愤愤然。


2015年时,云南嵩明职教新城公共交通尚不完善,学生出行不方便。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后,杨志国与云南工商学院的两名同学一拍即合,决定从事共享经济创业。


三人凑了6万元,买了30辆自行车,在学校的帮助下入驻校内创业孵化基地,成立云南77智慧出行项目。他们将云南工商学院作为试点,并建立校园交通卡刷卡系统,实现便捷刷卡租赁,帮助学生解决了校内出行问题。


令人意外的是,业务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师生欢迎,一个学期下来,盈利情况非常可观,于是杨志国三人加大投入,顺势将自行车升级为电动自行车。


他们的创业故事也因参加“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被更多人看到,吸引了更多资本和人才的进驻,杨志国得以将共享电动自行车“骑”出校园,甚至到达了嵩明职教新城以外的红河、玉溪、保山、临沧等地,租借方式也从一开始的刷卡升级为手机APP扫码。


确认方向,找准赛道

2018年,杨志国大学毕业,坚定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彼时,其公司的业务迎来稳步发展。


2019年,杨志国的业务拓展至贵州、广东、河南、湖北、甘肃等地。期间,为了让企业更具有辨识度,云南77智慧出行正式更名为骑宜骑智慧出行


从“0”“1”,从无到有,企业在逐步发展壮大,杨志国和创业团队也在摸爬滚打中更加认识到运营管理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区别于其他共享运营商,“骑宜骑”从校园起步,以云南工商学院为后盾,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不少核心岗位人员,在校阶段就进入公司实习,毕业后直接签约入职。杨志国始终坚信,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兴则企业兴,企业兴则发展优。


杨志国创业期间,恰逢共享电单车的飞速发展期,市场竞争也进一步加剧,如何让用户在众多品牌中选择“骑宜骑”?关键就是:重视细节,提高舒适度。


“我们对每一辆车的投入预算都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800元。杨志国解释,同样的租车价格,当呈现的质感、舒适度、减震、安全性完全不一样时,用户自然就愿意选择更好的。正因为此,在同一区域内,骑宜骑的使用率都要远高于其他同类共享电单车。


“这当然也离不开我们的线下运维团队。”杨志国补充,2020年时,骑宜骑制定了近乎苛刻的共享电单车管理标准,涵盖清洁、供电、修车等。


基于对用户体验的重视,2022年后,其公司业务迎来高速发展期,注册用户数迅速增长。时至今日,骑宜骑共享电单车网络已布局至全国8个省份,20多个城市,百余所高校,成为数百万用户普惠出行的首选。


不忘来时路

从当年的愣头小伙到今天的公司CEO,回望来时路,杨志国感慨:没有母校和社会的培养,就没有骑宜骑的今天。


2019年起,骑宜骑在云南工商学院和部分高校发起设立了骑点奖助学金,标准为3000//年,旨在帮助更多品学兼优和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我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山区家庭,也更能懂得他们走出大山上学的不易。”杨志国说。目前,“骑宜骑”已累计资助100多名大学生完成学业。


在公司运行进入正轨后,杨志国考虑到共享电单车线下运维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可精准吸纳大量困难群体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于是,在业务布点城市招聘调度、维修等人员时,总会优先聘用各地就业困难人员。


杨志国的创业故事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个人也先后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云南省优秀共青团员”“第十一届云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创业就像挖水井,要认准一个方向,坚持才会有收获。”这是杨志国时常说来勉励员工和学弟学妹的话。其实,这句话其实中还暗含着——热爱。


因为热爱,才会因为坏在半路的自行车萌生了创业想法;因为热爱,才更懂得如何提高用户出行的舒适度;因为热爱,才会从校园一路骑行,坚持至今。


如今,杨志国还想骑着这辆自行车到达更远的地方——东南亚市场。


“我们‘骑宜骑’团队以90后为主,平均年龄28岁,正是充满拼劲和无限可能的时候。杨志国笃定。


其实,这位留着寸头,戴着黑框眼镜的CEO也很年轻,生于1994年,今年也才30岁。


“这么年轻,能行吗?”如同大多数人一样,不少投资人也会有这样的疑问。杨志国最近一次骑行时在朋友圈发的一句话,似乎作了回答:“答案都在路上。”


相关文章
云南工商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

地址/Add:云南省昆明市

邮编/Zip:651700

电话/Tel:0871-67978799 67978800

版权所有 © 2025 云南工商学院 云教ICP备1206028号 滇ICP备17000571号-2 滇公网安备53012702000031号